close

游過重重芒草與箭竹後,北竹子山頂的大石赫然出現在眼前。
日光已消失蹤跡,北風兇狠地掃過山頂,但倚靠著巨石的我卻感到舒服安穩。
西稜往東北打了個彎,像是小觀音山伸出的筋脈浮凸的手臂,
而抹茶綠箭竹毯厚實地覆蓋了曾經洶湧的熔岩,使得火口群山有幾分能高山的剛柔兼容。
大屯溪就發源於這個巨大火山口,切穿西北緣,鑿出一道擁有小瀑清潭的綠色峽谷。

相簿:循大屯溪朝聖火山口




即使天元宮櫻花將了,九點半的淡客北新庄三芝線的班車仍擠滿了人,
睡過頭又生性懶散的我,慌慌張張地在龜子山橋下車,目送空車離去。
折回走至龜子山小橋頭,華觀琉璃與信天宮的路牌指引我走向橋前緊貼溪流的水泥路。
鄉間水田泛著微藍天光,風一吹天空就皺臉,即將散盡的吉野櫻又多墜了些殘瓣,
竹子湖種山櫻仍一樹粉紅迎風搖頭晃腦。

不經意一個過彎,同治年間建成的三板橋現身。
走近一看,三塊石板拼成了橋面,橋身有三段,略呈反S形跨越大屯溪。
他不是座工法精細的古橋,造型也不特別,只是簡單的石頭堆疊,卻樸拙典雅。


續前行,由石曹子坑58號路牌岔路取右,腰繞山路朝著大屯溪谷深處前去。
不久,又遇岔路,新綠的梯田與悠遠的山峰讓我難以移開目光,
差點取右往下,但繼續左繞山腰才是正路。


不知道古道起點該從哪裡算起。也不知何時開始,腳下的柏油路逐漸破裂成碎石路,
古道挨著溪岸緩上,數度需踏石穿越大屯溪,難度不高且皆有架繩。
山徑旁姑婆芋和大菁繁茂盎然,林蔭濃密,溪瀑潺潺的低吟穿越林隙不絕於耳。

一開始我有點失望,因為眼前的景色稍顯普通,不如前人遊記描述得那麼夢幻,
充其量是條走來寧靜舒適的古道。但愈往溪谷深入,激流、小瀑、清潭不斷,
我開始忍不住離開主步道,穿越雜林走到溪畔,細看溪谷地形、苔石、林木枝葉
與水色交織成目不暇給的畫面,於是才了解到大屯溪令人著迷的特質是什麼。






那些水潭的顏色總讓我無法看清。遠看像是透明的琉璃色,近看又無限澄澈地
透著溪石的赭琥珀色與日光的流金色澤,有時又映著溪畔樹林的瑩亮鉻綠。
溪瀑注入潭水的瞬間,水色是混著牛奶色澤的天藍,逐漸擴張成瀲灩波光;
有一處小瀑正好落在像小鞋般的黑石上,拍擊激起的水花為鞋石著上了雪白的網狀紋路。






水聲音量漸漸被調弱,地勢愈來愈高,山路攀到兩溪夾稜上,
突然發現路旁出現一疊疊冥紙,心驚了一下,懷疑有人曾神隱於此山中,
但山裡空無一人寧靜得可怕,我沒多想便快步向前。

在小觀音主西峰岔路口取右往西稜前進,原本已做好被陡上折磨的心理準備,
但一開始只是鑽著箭竹隧道緩緩腰繞。正當我放鬆心情漫步時,前方草叢傳來一陣騷動,
冒出了一位背著身手矯捷的阿伯,背著滿滿一簍的竹筍,身後又陸陸續續跟著三位
阿伯阿姨。讚嘆過他們驚人的負重能力與感謝過他們對我登山的關心後,才仔細思考,
這條古道可能本來就只是居民採集的農路,他們不太可能為了運輸而翻山越嶺,
硬是穿越天候常常不佳、擁有泥濘陡上關卡與魔幻箭竹海的小觀音山區。

這份考量,我馬上就親身體驗到了。

陡上不至於讓我感到可怕,抓狂般熱情歡迎我的箭竹才是恐懼的開端,
對我或刮或刺或鞭打,於是後來我只能用打太極的心情以滿懷柔軟的姿態向前,
感謝他們能讓我抓牢施力,給我向上的力量。

然而,陡坡上還是有可愛的花草,讓我或趴或臥近距離觀察。
淺紫中帶著深斑點的耳挖草外型最搶眼,唐松草看起來有點想偽裝成高空奔放的煙火,
而台北堇菜在強風中彷彿快脫離了莖幹,像隻蝴蝶般飛舞起來。




上稜後,能高的景色包圍了我的視野。




去年和D初訪時,我期盼可以躺在山頂石頭曬太陽吹著風,眺望湛藍海洋與綠色火口,
可惜這個願望因為我們貪睡太晚上山而被午後雷陣雨粉碎。今日我仍以一樣的理由,
得到類似的迷濛風景。

雖然沒有藍天,我仍爬上石頭,躺在堅硬冰冷的岩面,忽然間浮現一份許久沒感受過
的悠閒與安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uazarkid 的頭像
    quazarkid

    Nothing but roaming around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