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郊山‧古道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相簿連結:忘記憂愁的湖泊 - 水漾森林

12月單日往返水漾森林,心中一直惦記著,某天一定要到湖畔紮營。
趁中部還沒進入雨季,又造訪了一次。
回程計畫走鹿屈山,又貪心地想去眠月神木,但在湖邊鬼混到近中午,只得放棄妄想。

路線:
杉林溪→仁亭 園區公車,至藥花園站20元。晚上可直接開車至仁亭。
仁亭→乾溪溝(林道塌陷處) 75分
乾溪溝→工寮 60分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非得比喻阿里磅瀑布,我會說它像是魔戒中的白袍巫師甘道夫,
雪白瘦削的身子倚著深山絕壁,慈祥又有威嚴。



阿里磅瀑布位於石門鄉阿里磅溪上游,雖號稱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第一大瀑布,
卻因上游集水區有限,在枯水季常乾涸。冬季水量雖豐,但迎風的北海岸常陰雨綿綿、
雲霧環繞,要找到造訪的絕佳時期不太容易。

從陽金公路轉進北25鄉道,隨著鄉間的單線道沿山盤繞,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找不到一個完整理由足以支撐去北插的決定。

試著純粹回想仲夏的沁涼綠浪,金葉季的曼妙妖嬈,盛宴後繁葉落盡的蕭瑟。
出發前的雀躍逐次愈來愈少,但我仍懷著期待與虔誠,
前往那座記憶裡總是濕漉漉的山,總是讓我狼狽不堪的山。

常常想像擁有撓曲多姿枝幹的山毛櫸是施法的巫師,不召霧祈雨不罷休。
儘管有同伴屬於開朗燦爛的陽光系,老天爺仍毫不給面子,
藍天沒兩三下就被雲氣啃食殆盡,我們終得陷入北插的無晴輪迴裡。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徐徐穿越枝繁葉茂森林間的電光形陡坡,踏上峽谷上方五百公尺的歷史刻痕。
不知道腳下土壤吸納了多少汗水,淌過多少血淚;你只輕輕倚著新架的鐵欄杆,
凝望溪谷與遠山的深邃,讚嘆這條千仞絕壁上的天空步道。
相簿:離地七百公尺的傷痕



在慈母橋跳下往洛韶的花客小巴,不見任何指引牌,憑著直覺走上涼亭,古道
入口果然位於讓人不知所措的警告牌背後。灰白石塊紛呈的荖西溪還睡在錐麓
山龐大身影裡,步道從溪床邊緣安靜繞過,有時爬鐵梯越巨石,有時鑽過斜躺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拎著為小K買的登山杖跳下計程車衝進松山站,但為時已晚,售票員和開車鈴
無情地拒絕滿頭大汗的我。誰知這竟是一連串失控行程的開端,原定的同禮部
落與立霧山行砍成只去大禮不說,還不顧關節軟骨損耗,匆忙陡下太管處,差
點搭不上預定的火車。

兩個禮拜後,我搭著北回線的電車,回到了花蓮。傍晚時分海面一片深沈紺藍,
太陽早已墜入高聳的中央山脈背後,我想像著清水大山與千里眼山正在遙遠的
上方溫柔俯視洄瀾平野與湛藍汪洋。這次要前往的地方,就藏匿在清水山列與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過重重芒草與箭竹後,北竹子山頂的大石赫然出現在眼前。
日光已消失蹤跡,北風兇狠地掃過山頂,但倚靠著巨石的我卻感到舒服安穩。
西稜往東北打了個彎,像是小觀音山伸出的筋脈浮凸的手臂,
而抹茶綠箭竹毯厚實地覆蓋了曾經洶湧的熔岩,使得火口群山有幾分能高山的剛柔兼容。
大屯溪就發源於這個巨大火山口,切穿西北緣,鑿出一道擁有小瀑清潭的綠色峽谷。

相簿:循大屯溪朝聖火山口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之一。
小時候懵懂無知,跟著爬上了這座奇峰,忘了到底是怎麼爬上山頂,
只記得好高好陡的岩峰,以及好遼闊的草原與大海。
高中時常到此處觀星,不知倚在山腳草原上仰望星空多少個夜晚,
沿著牧場邊緣迆邐的喧嘩與讚嘆,被劃過山巔的風吹散,在我記憶裡不再清晰。



由墾丁市街看來如一面屏風,由鵝鑾鼻看來尖聳插雲,
之前由於口蹄疫事件而封山,後來內政部又因岩石風化危險而禁止攀爬。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早之前就想走茶山古道了,古樸的林家草厝、土埆厝、田園風光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這條古道是動態的,沿途屋厝都還有住人,可以看見日常的農忙,不僅是懷古而已。

我在深坑下車,經過中正橋往阿柔洋方向走到外環道上的加油站,阿柔洋與炮子崙產業道路在此匯聚。從炮子崙產道往上走,大約十五分鐘就到貨櫃堆疊的古道第一登山口了,路口的指標寫著往阿柔瀑布,不過我續行柏油路,從第二登山口進入古道。

春天的氣候很舒服,有陽光但又不太熱,走一整個早上的山路似乎也不會累。藍紫色調的通泉草花毯、座落於菜園與茶園懷抱之中的土埆厝、染上淡淡青苔的樸拙石階是這條古道寧靜而美麗的風景。透過葉隙,我看到的不是湛藍的晴空,而是白晃晃的光芒,像是數萬光年之外無數星光的匯聚。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08聯營公車緩緩地停在臨時站,我們往回走到粗坑口站,附近即是猴硐國小,它在象神颱風造成的土石流中嚴重受創,但如今新建的校舍美輪美奐。從公車站牌往回走,沒多遠即可見到小粗坑古道入口,附近有停車場與瑞芳風管處所立的路線圖。這條古道經過整修後,全程都是寬敞好走的石階或泥土路,不僅可見許多石砌的聚落與學校遺跡,也有不錯的展望點。

一開始是水泥路,不久後轉為泥土和石階步道,我喜歡這樣的步道,雖然僵硬,但苔痕讓石階多了一分樸拙的古意。瘦高的棕色電線桿孤零地佇立在溪畔的芒草中,我們沿著溪流緩行。失去陽光的早上,一切彷彿都沉靜了下來,只剩小溪的淙淙,以及遠方偶爾急馳而過的火車呼嘯聲。

過了兩座鐵橋後,抵達一岔路口,右轉沒幾步路就可抵達土地公廟,這座小廟據說是礦業公司員工捐贈的。返回古道前行,過小粗坑溪後開始出現斷垣殘壁,石塊歪斜地堆疊,不管他們原本是什麼顏色,如今都已染上一層淡淡的苔青。

石階路不斷往上攀爬,林中仍然靜謐,連鳥囀都銷聲匿跡,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我的確是行走在清冷的古道上,正要去探訪年代久遠的遺跡。離開森林後遇到一岔路口,右邊是似乎仍有人居住的民宅,左邊是通往小粗坑分班與粗坑口山展望台,而眼前正是古聚落,一片殘破的石砌屋。

我們先取左,不久便來到小粗坑分班,蕨類與青苔爬上了殘牆,綠蔭如傘的大樹垂吊著腐朽的鞦韆,廢棄的房舍早已失去了屋頂,似乎所有遺跡都該是這副模樣。原本能支撐分班設立的聚落,人群早已離去,只剩植物們欣欣向榮。向山林討來的地盤,如今又還給了自然,石砌的遺跡慢慢被吞沒在綠海之中。

quaza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